人才培养
专业认证

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 版)

来源:纺织学院 作者: 纺织学院 发稿时间:2025-09-15 浏览次数:


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 版)


学科门类:工学      二级类:轻工类      专业编号  081701




一、培养目标

轻化工程专业以学生道德修养与业务能力协调发展、身心健康与专业技能同步提高 为目标,以培养务实、奋进的专业人才为宗旨; 以纤维及其制品性能强化和功能附加为 目的,以纺织品染整加工理论与工艺为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化工、材料、机械、计算机 等关联工程学科及数学、物理、 化学等基础学科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轻化工程专业相关 原理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科技创新、交流沟通和持续发展能力, 能够运 用现代工具及相关科技成果,在纺织、轻工及其相关周边专业领域中从事生产技术、生 产管理、质量控制、科技服务、科技开发、技术与商品贸易、产品检验与质量监督和市 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毕业后 5 年左右时,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达到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为:

目标 1 扎实的专业理论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基础掌握自然科学通识课程和轻化 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并能够有效地、综合地应用于专业技术及复杂染整工程及 其工艺过程;能够有效支持个人的持续发展与事业进步,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

目标 2 准确的专业辨析和一专多长的专业实践能力基于专业理论准确把握专业 技术与工程实践问题的本质与主线,能够对染整及其相关科技问题及生产实践面临的复 杂工程技术问题独立地进行思考,并针对主要工程环节及特定需求提出解决方案。

目标 3 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富有成效的科技创新能力熟悉科技开发工作的规律, 掌握产业发展动态;能够借助现代工具、采用科学方法开展专业科技攻关及涉及上下游 产业或环节的系统技术集成研究;能够预期技术解决方案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目标 4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效协作的多面工作能力能够在涉及化学、化工、纺 织、轻工、环境、材料等学科的跨学科团队中开展专业工作,并在科技开发及专业实践 中实现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能够从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跨专业科技及生产实践工作。

目标 5 规范的职业操守和持续主动的人发展能力恪守道德伦理、勇于进取; 能够认识自身不足并保持对相关科技及工程技术动态的敏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和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积极融入产业进步与社会发展并作出持续贡献。

二、毕业要求

(一)专业毕业要求

轻化工程专业毕业生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应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 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工程图学、电工技术等相关工程基础 知识,充分发展外语、计算机、身心健康等基础能力;掌握纺织品化学加工基本理论、 工艺原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知识综合及应用于专业实践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 意识与创新能力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身心健康、品行规范、富有家国情怀。

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 12 个方面的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备扎实的学科及专业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 学、工程基础和专业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用于解决基于技术逻辑、技术主线和构效关系 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具备学科及专业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能够将数学、自 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与专业基本原理、知识模块相结合,通过专业文献学习, 分析、思考并识别、表达、研究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基于技术逻辑、技术主线和构效 关系的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备面向涉及多主体特定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综合与工程 实践能力及工程意识,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符合特定需求且满足产业可持续发展 要求的系统、单元(部件)和工艺流程。

4、研究:具备对学科及专业相关科学原理运用与科研实践能力,能够针对特定的 复杂工程问题构建研究模型,并以科学、高效的方法开展实验、分析与数据解析工作, 并通过综合、归纳和求证、创新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具备对现代工程及信息工具的选择、优化、整合与使用的能力, 能够借助现代工具,针对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涉及的不稳定性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 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具备思考和判断复杂工程实践活动中技术与非技术要素之间复杂 交互作用的能力,能够基于工程活动的目的、措施、方法和结果预测并分析社会制约因 素,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备思考和判断复杂工程实践活动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

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技术方案规模化实践的利弊及其对环境、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备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基于人文与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全面履行行为规范与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备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角 色的能力,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协作、沟通、组织能力和乐于奉献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10、沟通: 具备完整的专业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 界同行及社会公众以各种形式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 和交流。

11、项目管理:具备项目或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理解并掌 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在本专业及密切相关领域或环境下从事工程管理工 作。

12、终身学习:具备自我完善的意识、动力和能力, 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不断实现自我发展,有能力快速适应新岗位、新工作、新环境和新挑战。


(二)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矩阵



本专业

毕业要求及 培养目标

(1)   工程

知识

(2)   问题

分析

(3)

设计/ 开发

解决

方案

(4)   研究

(5)   使用

现代

工具

(6)

工程

社会

(7)   环境

和可

持续

发展

(8)   职业

规范

(9)

个人

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

管理

(12)  终身

学习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三)毕业要求内涵观测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

观测点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 具备扎 实的学科及专业基本原 理、基础知识,能够将 数学、自然科学、工程 基础和专业中的基本原 理和知识用于解决基于 技术逻辑、技术主线和 构效关系的复杂工程问 题。


1.1  学科及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能够基于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及工程 科学理论基础的专业表达方式,清晰、完整并准确地表述专业工程问题。


1.2  数学知识及数学与计算工具:能够针对具体的技术或专业工程问题, 结合特定的技术目标,建立研究及结果分析与预测数学模型。


1.3  学科及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运用:能够将相关工程专业知识和数 学分析方法用于对专业工程问题的推演、分析。


1.4  学科及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综合:能够对专业工程问题开展系统 化的思考,并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其先进性、适用性进行比较与综合。


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具备学 科及专业基本原理、基 础知识的综合能力,能 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与 专业基本原理、知识模 块相结合,通过专业文 献学习,分析、思考并 识别、表达、研究复杂 工程问题, 以获得基于 技术逻辑、技术主线和 构效关系的有效结论。


2.1  发现问题:能够基于相关学科及专业基本原理、知识模块,识别、判 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技术环节、关键问题及其关键制约因素。


2.2  表达问题:能够以组合技术逻辑(专业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方式表达 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技术环节、关键问题及其关键制约因素。


2.3  思考问题:能够通过挖掘问题的技术主线和技术逻辑,认识到多样化 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并通过文献学习寻求较佳的替代解决方案。


2.4  分析问题:能够借助专业文献,系统分析解决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和 影响规律,逐层追溯因果关系,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 3

设计/ 开发解决方 案:具备面向涉及多主 体特定工程问题的专业 知识综合与工程实践能 力及工程意识,能够针 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符


3.1  工程实践基础知识:能够基于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准确理解设 计目的及影响因素,掌握相关专业工作的全周期、全流程技术和方法。


3.2  工程实践基础能力:能够取舍影响设计目标的各种因素,设计满足特 定需求的关键技术方法、技术主线、关键技术与工艺节点等。


合特定需求且满足产业 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系 统、单元(部件)和工 艺流程。


3.3  工程实践创新意识:能够平衡影响设计目标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关 键技术因素的制约关系,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并体现工程创新意识。


3.4  工程实践道德伦理:能够在工程实践活动中恪守职业道德,主动从社 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方面考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毕业要求 4

研究:具备对学科 及专业相关科学原理运 用与科研实践能力,能 够针对特定的复杂工程 问题构建研究模型,并 以科学、高效的方法开 展实验、分析与数据解 析工作,并通过综合、 归纳和求证、创新得到 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研究方案的调研与分析:能够基于学科及专业相关科学原理,搜集、 学习、解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研究方案的论证与优化:能够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技术要求和影响因 素,对比选择并设计完善合理的研究路线、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4.3  科研能力暨专业技能:能够根据研究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安全、有效 地开展研究工作,准确捕获异常现象,正确采集、梳理实验数据。


4.4  科研能力暨专业综合: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多角度对比、关联、分析 和解释,挖掘隐蔽及细节信息,通过综合分析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 5

使用现代工具: 备对现代工程及信息工 具的选择、优化、整合 与使用的能力,能够借 助现代工具,针对复杂 工程技术问题涉及的不 稳定性进行预测与模 拟,并理解其可能存在 的风险和局限性。


5.1  现代工具的基本原理与使用:能够理解专业常用现代仪器、信息技术 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性,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基于现代工具的复杂工程问题解析:能够选择并使用恰当的仪器、工 具和软件,对染整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数据梳理、分析计算和模型设计。


5.3  基于现代工具的模拟与预测:能够通过对现代工具的创新使用,对具 体的工程问题与特殊需求进行仿真模拟和分析预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 6

工程与社会: 具备 思考和判断复杂工程实 践活动中技术与非技术 要素之间复杂交互作用 的能力,能够基于工程 活动的目的、措施、方


6.1  专业工程实践的社会意义:能够基于对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 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了解,理解专业工程活动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6.2  专业工程实践的社会责任:能够分析、预测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活动 对社会、健康、安全等的潜在负面影响和制约因素,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法和结果预测并分析社 会制约因素,理解应承 担的社会责任。


6.3  专业工程实践的历史贡献:能够理纺织、轻工产业对民生支持、经济 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贡献。


毕业要求 7

环境和可持续发 展:具备思考和判断复 杂工程实践活动与环境 保护、社会发展之间的 关系的能力,能够理解 和评价复杂工程技术方 案规模化实践的利弊及 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影响。


7.1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观与全局观:能够理解基于环境和可持续发 展的“统筹全局”和“整体利益”,并树立面向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合 作”、“互助”理念。


7.2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行动约束能力:能够思考、理解和评价工 程实践对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并主动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 社会进步的要求。


毕业要求 8

职业规范: 具备积 极向上的世界观、健康 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和良 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基 于人文与专业素养和社 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 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 道德和规范,全面履行 行为规范与社会责任。


8.1  树立积极和健康的三观:能够保持端正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和 良好的职业与社会行为规范,了解国情和产业现状,积极对待学业。


8.2  恪守工程伦理和法律法规: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实事求是、诚信公 正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为人友善、守信,作风务实;具有家国情怀。


8.3  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能够坚守服务社会发展和造福自然与人类 的社会责任感,理解包容性、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履行责任,热爱专业。


毕业要求 9

个人和团队: 具备 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 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 以及 责人 角色 的能 力,能够表现出良好的 协作、沟通、组织能力 和乐于奉献与吃苦耐劳 的精神。


9.1  全面的专业交流能力:能够立足本专业,跨化学化工、纺织材料、环 境保护等专业领域,就专业技术、工程问题多渠道地开展专业沟通与合作。


9.2  多面的专业协作能力:能够立足本专业,在涉及化学化工、纺织材料、 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的团队中开展专业协作,独立或合作开展专业工作。


9.3  专业的工作组织能力:能够立足本专业,在化学化工、纺织材料、环 境保护等多学科背景下组织、协调和领导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 10

沟通:具备完整的 专业沟通能力和一定的


10.1  专业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够以多种方式就具体的专业问题与同行及社 会公众进行清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国际视野,能够就复杂 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 社会公众以各种形式进 行有效沟通,能够就专 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 进行沟通和交流。


10.2  专业的国际化能力:能够理解不同文化下技术行为的差异,并了解专 业及其密切相关领域的国际动态、研究热点、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


10.3  非母语专业沟通能力:能够采用至少一种外语,就轻化工程专业问题 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专业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 11

项目管理: 具备项 目或产品全周期、全流 程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 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 法,并在本专业及密切 相关领域或环境下从事 工程管理工作。


11.1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能够理解、掌握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涉及的管理 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项目管理基本能力:能够了解并控制工程项目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 的成本构成,理解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3  复杂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专业相关多学科环境下,在专业相关的工 程实践或模拟环境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 12

终身学习: 具备自 我完善的意识、动力和 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不断实现 自我发展,有能力快速 适应新岗位、新工作、 新环境和新挑战。



12.1  专业素养:能够根据新要求、新挑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具有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愿望和动力。



12.2  能力发展:能够通过学习总结和能力提升,发展持续、全面的自主学 习能力,并主动接受和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四)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注:课程矩阵仅包括必修课,体现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合理支撑,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弱支撑 L”不做细分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工程

知识

2

问题

分析

3

设计/

发解决方案

4

研究

5

使用现

代工具

6

工程  与社会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8

职业

规范

9

个人  与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

管理

12

终身

学习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2.1

12.2

通识必修


1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H

M


L







H

M



2

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








M


L




L


M

M


3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L




M

M



4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L




M

M



5

毛泽东思想与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L




M

M



6


形势与政策









L




M

M



7

大学英语 AI II III )










M



L


M

M

8

数据分析与


M



H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工程

知识

2

问题

分析

3

设计/

发解决方案

4

研究

5

使用现

代工具

6

工程  与社会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8

职业

规范

9

个人  与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

管理

12

终身

学习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2.1

12.2



人工智能基础

           

M

M


M

           


M

H

M



     


     



9

工程伦理






H

M

M





M

H

M

M

M


M

M


10

管理会计











H


H

M



11

项目管理











H


H

M

H


12

工程方法论


H



L









H

M


M



13

职业规划与 职业素养








H





L


H

M


14

就业指导








H





L

H

M

M


15


创新创业基础









H




L


M

H


16

高等数学

AI AII

H


L













H


17

线性代数

M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工程

知识

2

问题

分析

3

设计/

发解决方案

4

研究

5

使用现

代工具

6

工程  与社会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8

职业

规范

9

个人  与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

管理

12

终身

学习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2.1

12.2





M














18

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

M

H












M

M


M

M


H


19

大学物理

BI BII

M

M












M



M





20


大学物理实验

M

M












M



M





21

C 语言

程序设计 D





M








M

M



22

电工技术 A

M













M




23


无机化学 A

M












M





24

无机化学 实验 A


M











M


M

M


25


分析化学

M












M




26

分析化学


M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工程

知识

2

问题

分析

3

设计/

发解决方案

4

研究

5

使用现

代工具

6

工程  与社会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8

职业

规范

9

个人  与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

管理

12

终身

学习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2.1

12.2



实验 A


M



M












27

有机化学 A

H












H

M




28

有机化学

实验 A


M











M






29


物理化学 A

H












H

H

H

M


30

物理化学 实验 A


M











M

M

M

M


31


化工原理 B

H


H

M









H

M



M

H




M




32

化工原理 实验 B


M












M




33

新生专业 研讨课






M

M






M

M

M

M


专业必修


34

     

化学及物理


M


H









M





H

M

M

35

染料化学

H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工程

知识

2

问题

分析

3

设计/

发解决方案

4

研究

5

使用现

代工具

6

工程  与社会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8

职业

规范

9

个人  与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

管理

12

终身

学习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2.1

12.2




M

M

H

M













36

染整工艺学  实验(III


H


M









H

H

M


M


M

M



37


染整工艺学

M


H










M

M

M

M

H

H

M



38

助剂化学

M


H












M

M

H

H

M

M


39


染整工艺设备

H












M

H




40

高分子

化学与物理

M



H







L



M

M

M

M


H


M


41

测色与

计算机配色





H








H

M

M


42


专业前沿讲座




H









H



M


43


专业英语










H




H

H

44

染整复杂工程


H

M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工程

知识

2

问题

分析

3

设计/

发解决方案

4

研究

5

使用现

代工具

6

工程  与社会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8

职业

规范

9

个人  与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

管理

12

终身

学习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2.1

12.2



问题解析


H

M

H

M


M


M











45

化学信息学





H








H

M



46

印染厂设计



H



M







H

H

M

M

M

M


实践必修


47

思想政治实践








H





L

H

M



48

产学研

课题研究



M



L






H



M

M

M


H



49

染整

新技术实验


M


H










M

M


H


M



50


专业课程设计



H










L

H

H

M



51


认识实习






H








H

M


52


工程训练 A









H




H

H

M

53

生产实习


M

H




M

L

L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工程

知识

2

问题

分析

3

设计/

发解决方案

4

研究

5

使用现

代工具

6

工程  与社会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8

职业

规范

9

个人  与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

管理

12

终身

学习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2.1

12.2







M

M



H



M





M







54


毕业实习






H


M





M

H

M

M

M

M

55

毕业论文

(设计)


M

H

H






H


H

M

M



H

M



H

M

M

M

M

H



H










































H:表示强支撑;M:表示中支撑;L:表示弱支撑)





一、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1.  主干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2.  专业限选通识选修课:生态中国、中国纺织文化、大学语文

3.  专业核心课程:染料化学、纤维化学及物理、染整工艺学、染整工艺学实验、毕 业实习、助剂化学、印染厂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4.  特色专业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A(双语)、染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学信 息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实验 A、染整生态标准与认证

5.  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基础、工程方法论、专业课程设计

6.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含专业实验):军训、专业课程实验、工程训练、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二、学制

修业年限:4 年、3-8 年弹性学制。


三、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

在修业年限内,修满专业培养方案各平台(模块)学分及总学分满足最低要求、创  新创业学分达到学校标准、第二课堂成绩达到学校标准且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学校测试,方可准予毕业。

达到毕业要求且符合《武汉纺织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细则》学位授予条件的, 授予工 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统计表


(一)平台/模块学分统计表


平台/模块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平台/模块 学分小计



通识课程平台

 

31.5

3

34.5



23.1%

限定选修

5.5

0.5


6

 

0

0

学科(大类)课程平台

 

53.5

14

67.5

38.6%

专业教学模块

专业必修(含专业核心课)

19

5

24

22.9%







专业选修

13

0

13


专业拓展

2

1

3


实践教学模块

 

0

27

27


15.4%

 

0

0

0


124.5

50.5

总学分 175

100%

理论/实践学分比例

71.1%

28.9%

100%



(二)课程体系设置情况表


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

学分

合计

占总学

分比例

标准

要求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15%



工程基础类课程、 专业基础类课程

与专业类

工程基础类







≥30%

专业基础类



专业类



工程实践与

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





≥25%

毕业设计(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类        





≥15%

 










五、教学平台/模块进程计划表


(一)通识课程平台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17312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Cultivation of Morals and Fundamentals ofLaw

考试


2.5


0


40


40






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Essentials of China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考试


2.5



40


40





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arxist Fundamentals

考试

3

0

48

48







48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China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考试



4



0



64



64








64








形势与政策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cy

考查

2

0

64

64




8

8

8

8

8

8

8

8

1-8 学期 分散执行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Ⅰ

考试

0

0.5

24




24

24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Ⅱ

考试

0

0.5

32




32


32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Ⅲ

考试

0

0.5

32




32



32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Ⅳ

考试

0

0.5

32




32




32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考查

2

0

36

36




36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Ⅰ

考试

2

0

48

48




48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Ⅱ

考试

2

0

64

64





64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Ⅲ

考试

2

0

64

64






64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Ⅳ

考试

2

0

48

48







48







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基础

考试

1

1

32

16


16


32










职业规划与职业素养

考查

1

0

16

16





16









创新创业基础

考查

1

0

16

16







16







就业指导

考查

0.5

0

8

8









8




13310004

工程伦理

║Engineering Ethics

考查

1

0

16

16






16








工程方法论

考查

1

0

16

16









16





管理会计

考查

1

0

16

16







16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项目管理

考查

1

0

16

16








16





 

31.5

3

772











学分要求:34.5 学分




表二:通识选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考查

0.5

0.5

16

8



8

16








限定选修


生态中国

考查

1


16

16














中国纺织文化

考查

1


16

16














大学语文

考查

1


16

16














其他课程

考查

1


16

16












学生自选


其他课程

考查

1


16

16












学生自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5.5

0.5

96











学分要求:6 学分

备注: 1.各专业自行选定专业限选通识选修课。要求如下:经管文法艺术类专业,"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 ≥1 学分;理工类专业,"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 ≥1学分;非艺术类专业,"纺织文化与艺术审美"和"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1 学分,推荐选择《完美着装》、《中国纺织文化》和《认识武汉》等;

2.各专业可制定专业限选通识选修课程(含 MOOC 平台)清单报教务处备案,学校依据相关文件认定学生学分。


(二) 学科(大类)课程平台

表一: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04332010

高等数学 A()

考试

5

0

78

78




78









04332011

高等数学 A()

║Advanced Mathematics A(Ⅱ)

考试

6

0

102

102





102








线性代数

考试

2.5

0

40

40

4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考试

3

0

48

48






48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大学物理 B(Ⅰ)

║College Physics B(Ⅰ)

考试

3

0

48

48





48









大学物理 B(Ⅱ)

║College Physics B(Ⅱ)

考试

3

0

48

48






48







大学物理实验 B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B

考试

0

2

48

48

48


电工技术 A

║Electrical Technology(A)

考试

2.5

0.5

48

40

8




48









工程图学 C

║Engineering Graphics(C)

考试

3

0

48

48




48










C 语言程序设计 D

考试

2

1

48

32


16




48








无机化学 A

║Inorganic Chemistry(A)

考试

4.5

0

72

72




72










无机化学实验 A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A)

考试

0

2

48


48



48










分析化学(A)

║Analytical Chemistry(A)

考试

3.5

0

56

56





56









分析化学实验(A)

║Experimen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A)

考试


0


2


48



48





48









有机化学(A)

║Organic Chemistry(A)

考试

5

0

80

80






80








有机化学实验(A)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A)

考试

0

2.5

60


60





60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物理化学(A)

║Physical Chemistry(A)

考试

5

0

80

80







80







物理化学实验(A)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A)

考试

0

2.5

60


60






60






化工原理 B

║Principles of Chemical Industry(B)

考试

4.5

0

72

72

72


化工原理实验(B)

║Experiments of Principles of Chemical Industry(B)

考查


0


1.5


36



36







36







新生专业研讨课

考查

1

0

16

16




16









 

53.5

14

1184











学分要求:67.5 学分


(三) 专业教学模块

表一:专业必修课(含专业核心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核心

课程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纤维化学及物理

║Fiber Chemistry and Physics

考试

3

0

48

48







48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核心

课程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染料化学

║Dye Chemistry

考试

2

0

32

32







32








染整工艺学实验

║Experiment of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y Ⅰ

考查


0


2.5


60



60








60







染整工艺学(无色部分)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y(Colorless Part)

考试


2.5


0


40


40









40







染整工艺学实验

║Experiment of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y Ⅱ

考查


0


2.5


60



60









60






染整工艺学(有色部分)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y(Colored PartⅠ)

考试


4.5


0


72


72










72






助剂化学

║Auxiliaries Chemistry

考查

2

0

32

32









32




双语


染整工艺设备

║Dyeing and Finishing Machinery

考查


2


0


32


32











32





化学信息学

║Chemical Informatics

考查

1

0

16

16









16






印染厂设计

║Design of Dyeing and Printing Plant

考查


2


0


32


32











32




 

19

5

440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核心

课程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学分要求:24 学分


表二: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A

║Polymer Chemistry and Physics

考查


3


0


48


48









48




限定  选修课


专业英语 A

║Professional English(A)

考查

2

0

32

32









32



限定  选修课


染整复杂工程问题解析

考查

1

0

16

16










16


限定  选修课


纤维制品性能及成型技术

║Properties and molding

technologies of fiber products

考查


2


0


32


32










32





化工安全与环保

考查

2

0

32

32







32







数字化染整

║Digital Dyeing and Finishing

考查

2

0

32

32









32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

║Computer color measurement and matching

考查


2


0


32


32










32



限定  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专业前沿讲座(B)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B)

考查


2


0


32


32











32




染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考查

1

0

16

16










16




标准与检测技术

║Standard and Testing

考查

2

0

32

32










32




染整新技术

║Innovative Technology of Dyeing and Finishing

考查


2


0


32


32











32




染整生态标准与认证

考查

1

0

16

16










16




AutoCAD 制图基础

考查

2


32

32










32



 

20

0

320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0 学分      学分要求:13 学分



表三:专业拓展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13330098

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Direction of Research Approach

考查

1

0

16

16










16


双语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and Academic Dissertation Writing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实验 A

║Modern technology of test and analysis(A)

考查


1


1


32


16


16








32





 

2

1

16








16



专业拓展课总学分:3 学分      学分要求:3 学分


备注:1.各专业可制定专业选修、拓展课程(含 MOOC 平台)清单报教务处备案,学校依据相关文件认定学生学分。


(四) 实践教学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性质


学分


周数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分配


 

实验

实习

思想与基本素质


17312005

思想政治实践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必修


2


2w








2w







基本技能与训练


工程训练(A)

║Engineering Training(A)

必修

3

3w


3w





3w






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

必修

1

1w






1w







产学研课题研究

必修

2

2w

2w







2w












染整新技术实验

║Course Exercise of dyeing and finishing

必修


2


2w


2w








2w





专业能力与设计


轻化工程专业设计

║Professional Course Design

必修

2

2w









2w




生产实习

║Production Practice

必修

2

2w


2w






2w





综合应用


毕业实习

║Graduation Practice

必修

3

3w


3w







3w




毕业论文(设计)

║Graduation Thesis(Design)

必修

10

15w

15w









15w


 

27

32w











学分要求:27 学分     其中:必修 27 学分、选修 0 学分

备注:1.备注中带“暑”的课程表示衔接相应学期的夏季短学期开设。

六、课程体系逻辑结构图(略)


七、教学周历(专业自行调整)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

//

//









:

//

//

*

*

*

:

#

#

#

O

O

:

:

:

*

*

*

:

//

//

O

O


×

×





项目

入学

教育

军训

理论

教学

考试

短学期 实践

工程

实训

课程设计

生产

实习

专业实习

综合实验

毕业设计

论文

机动

寒暑假


符号

Θ

:

*

//

#

O

×

O


小计

1

4

108

7

*

0

7

2

0

1

15

3







































八、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 辅修/双学位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双学位

学科基础课


中文:英文

3

3









中文:英文


3


中文:英文


2


中文:英文

3

3





专业课


中文:英文


2


中文:英文

2

3











实践教学


中文:英文


4


中文:英文


2


中文:英文

××

6

学分要求

辅修须修满 25 学分

双学位须修满 50 学分


联系我们

  • 地  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 办公电话:027-59367695
  • 邮  编:43020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