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 0 2 0 版)
学科门类:工学 二级类:轻工类 专业编号 081701
一、培养目标
轻化工程专业以纤维材料化学加工的基本理论与工艺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化 学、化工、高分子、电子电气、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轻化工程专业基本原 理、专业生产基本方法及设备等专门知识,具备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技术、生产管 理、质量控制、计算机应用、研究开发及英语交流能力,在系统掌握各类基础知识及专 业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可以熟练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在与化学、化工,尤其是纺织品化学 加工相关领域中从事工业生产、工艺设计、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技术管理、教学科研、 贸易、商品检验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 5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目标:
培养目标 1 :能将化学、化工、高分子、电子电气、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综 合应用于轻化工程专业实践、科技开发及生产管理,解决企业生产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 2 :综合轻化工程基本原理、专业生产基本方法及设备等专门知识,针对 企业生产对象进行各类技术升级改造及新产品开发,具备创新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培养目标 3 :熟悉和掌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相关企业生产及运行规律,具有生产 管理、企业管理、质量控制能力;
培养目标 4 :掌握行业发展动态,能够了解和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在与化学、化 工,尤其是纺织品化学加工相关的领域中进行工业生产、工艺设计、产品开发、技术服 务、技术管理、教学科研、贸易、商品检验等;
培养目标 5 :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定位清晰;具有国际视野,能与国 内外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积极向上的意识及终身学习的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充 满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不断强化自综合身能力及社会竞争力。
二、毕业要求
(一)专业毕业要求
轻化工程专业毕业生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应掌握纺织品化学加工基本原理、专业 生产基本技术方法及新型染化助剂及应用、染整设备等专门知识,具有生产管理、质量
控制、计算机应用、研究开发及英语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十二个方面的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纺织化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纺织 纤维制品的产品设计、加工、检验等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染整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并 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对轻化工程(染整方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分析 和论证,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纺织纤维制品的化学与染整工程相关复杂工程问 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方案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 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相关复杂工程问 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纤维及其制品设计、化学加工中选择、使用和掌握恰 当的工程技术、资源、方法和工具,并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纺织化学与 染整工程中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在了解与轻化工程学科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 律法规的基础上,能基于相关专业背景和知识进行合理分析,正确评价复杂工程问题解 决方案的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国家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基 础上,正确认识轻化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社 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轻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 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 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轻化工程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 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 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矩阵
本专业 毕业要求及 培养目标 | 1 工程 知识 | 2 问题 分析 | 3 设计/ 开发 解决 方案 | 4 研究 | 5 使用 现代 工具 | 6 工程 与 社会 | 7 环境 和可 持续 发展 | 8 职业 规范 | 9 个人 和 团队 | 10 沟通 | 11 项目 管理 | 12 终身 学习 |
培养目标 1 | √ |
|
|
| √ |
|
|
|
|
|
| √ |
培养目标 2 |
| √ | √ | √ |
| √ | √ | √ |
| √ |
|
|
培养目标 3 |
| √ |
|
| √ | √ | √ |
| √ | √ | √ |
|
培养目标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培养目标 5 |
|
|
|
|
|
|
| √ | √ | √ |
| √ |
(三)毕业要求内涵观测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 | 分解指标点 |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 工程基础和纺织化学专业知识用于解 决纺织纤维制品的产品设计、加工、检 验等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领域复杂工 程问题。 |
1.1 熟练掌握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工程基础和专业知 识,将之关联于复杂工程问题中; |
1.2 结合各学科基础知识理论、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发现 和解决纺织品化学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 |
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 学、工程科学和染整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对轻化工程 (染整方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 别、表达、分析和论证,以获得有效结 论。 | 2.1 能针对轻化工程领域常出现或可能会出现的热点、重点 和难点问题能从不同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如数学、物理、化 学、机械、电子电气等角度进行推理分析; |
2.2 能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对轻化 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识别、表达、分 析和论证,获得有效结论。 |
毕业要求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纺 织纤维制品的化学与染整工程相关复 |
3.1 能够在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纤维制品产品 设计开发工艺过程、工艺思路、工艺原理等; |
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 方案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 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2 能够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及测试手段对新型纺织染整产 品进行设计与开发,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方案或工艺流 程,掌握产品检验测试、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 |
3.3 能够在纤维纺织产品设计开发中综合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制造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绿色纺织品。 |
毕业要求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 学方法对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相关复 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 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 合理有效的结论。 | 4.1 通过四年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参与专业实践以 及课外科技活动,建立科研意识、具备团队精神,初步能针 对较为复杂的专业生产实际,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案; |
4.2 能够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验探讨和摸索新型工 艺规律,分析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勇于尝试,具 备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
毕业要求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纤维及其 制品设计、化学加工中选择、使用和掌 握恰当的工程技术、资源、方法和工具, 并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对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中复杂工程问 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 其局限性。 |
5.1 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掌握各种现代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 在纤维及其制品工业化化学加工中的应用; |
5.2 利用和尝试现代化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如自动化加工 技术、AI 技术等在纺织染整工程加工中的应用,减少人力、 物力及能源的消耗,具备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 |
毕业要求 6 工程与社会:在了解与轻化工程学 科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 策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能基于相关专 业背景和知识进行合理分析,正确评价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应用对社会、 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 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 能够运用轻化工程专业知识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 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以及文化的影响; |
6.2 了解专业现状与发展态势,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毕业要求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国家环境可 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 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轻化工程领域复杂 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 7.1 了解掌握国家有关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行业可持续发 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熟悉和探讨有关纺织印染产品加工 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
7.2 能运用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进行分析、评价和解决纺织 印染产品加工中涉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正确认识 轻化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对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毕业要求 8 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 在轻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 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 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 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8.2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 任。 |
毕业要求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 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 人的角色。 |
9.1 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合理定位,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充分 发挥应有的作用; |
9.2 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足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 |
毕业要求 10 沟通:能够就轻化工程复杂工程问 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 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 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 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 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1 理解专业沟通的必要性,能通过文字或其它方式就专 业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 流并获取相关信息; |
10.2 掌握一定的专业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 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毕业要求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 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 中应用。 |
11.1 熟悉工程管理基本流程,能熟练应用相关经济决策方 法,具有独立项目管理能力; |
11.2 熟悉纺织印染行业政策、法规,结合多学科应用促进 工程项目及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
毕业要求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力。 |
12.1 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
12.2 根据自身发展及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及各 学科知识的积累,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力所能及的力 量。 |
(四)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表中的“— ”代表无该分解项)
注:课程矩阵仅包括必修课,体现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合理支撑,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矩阵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弱支撑 L ”不做细分。
课 程 性 质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1 工程 知识 | 2 问题 分析 | 3 设计/开 发解决方案 | 4 研究 | 5 使用现 代工具 | 6 工程 与社会 |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 8 职业 规范 | 9 个人 与团队 | 10 沟通 | 11 项目 管理 | 12 终身 学习 |
1. 1 | 1.2 | — | — | 2. 1 | 2.2 | — | — | 3. 1 | 3.2 | 3.3 | — | 4. 1 | 4.2 | — | — | 5. 1 | 5.2 | — | 6. 1 | 6.2 | — | 7. 1 | 7.2 | 8. 1 | 8.2 | — | 9. 1 | 9.2 | — | 10. 1 | 10.2 | — | 11. 1 | 11.2 | — | 12. 1 | 12.2 |
通识必修 |
1 |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
|
|
|
|
| M | M |
L |
|
|
|
|
| M | |
| M |
2 | 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 |
|
|
|
|
|
|
| M |
L |
|
|
L |
M |
| |
3 |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
L |
|
| M |
M |
|
4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
|
L |
|
|
|
|
|
|
|
|
| M |
M |
|
5 | 毛泽东思想与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
|
|
|
|
|
|
|
L |
|
|
| M |
M |
|
6 |
思想政治实践 |
|
|
|
|
|
L |
| H |
|
|
|
L |
H | M | |
7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L |
|
|
| M |
M |
|
8 | 大学英语 AI |
|
|
|
|
|
|
|
|
| H |
|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 程 性 质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1 工程 知识 | 2 问题 分析 | 3 设计/开 发解决方案 | 4 研究 | 5 使用现 代工具 | 6 工程 与社会 |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 8 职业 规范 | 9 个人 与团队 | 10 沟通 | 11 项目 管理 | 12 终身 学习 |
1. 1 | 1.2 | | | 2. 1 | 2.2 | | | 3. 1 | 3.2 | 3.3 | | 4. 1 | 4.2 | | | 5. 1 | 5.2 | | 6. 1 | 6.2 | | 7. 1 | 7.2 | 8. 1 | 8.2 | | 9. 1 | 9.2 | | 10. 1 | 10.2 | | 11. 1 | 11.2 | | 12. 1 | 12.2 |
科 基 础 |
|
| H |
| — | — |
|
|
|
|
|
|
|
|
|
|
|
18 | 高等数学 A II | H |
L |
|
|
|
|
|
|
|
|
|
L |
H |
| — | — |
19 | 线性代数 | M |
|
|
|
|
|
|
|
|
|
|
|
M |
| | |
20 | 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 | M | H |
|
|
|
|
|
|
|
|
|
|
M | M | — | — | M | H | — | — |
21 | 大学物理 AI | M | M |
|
|
|
|
|
|
|
|
|
|
M |
| — | — | M |
| — | — |
|
22 | 大学物理 A II | M | M |
|
|
|
|
|
|
|
|
|
|
M |
| | | M |
| | |
23 | 大学物理实验 | M | M |
|
|
|
|
|
|
|
|
|
|
| M | — | — | M |
| — | — |
24 |
工程图学 C | H |
|
|
|
L |
|
|
|
|
|
|
|
H | M | — | — |
25 | Office 高级应用 |
|
|
|
| H |
|
|
|
|
|
| M |
H |
| | M |
|
26 | 电工技术 A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 程 性 质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1 工程 知识 | 2 问题 分析 | 3 设计/开 发解决方案 | 4 研究 | 5 使用现 代工具 | 6 工程 与社会 |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 8 职业 规范 | 9 个人 与团队 | 10 沟通 | 11 项目 管理 | 12 终身 学习 |
1. 1 | 1.2 | | | 2. 1 | 2.2 | | | 3. 1 | 3.2 | 3.3 | | 4. 1 | 4.2 | | | 5. 1 | 5.2 | | 6. 1 | 6.2 | | 7. 1 | 7.2 | 8. 1 | 8.2 | | 9. 1 | 9.2 | | 10. 1 | 10.2 | | 11. 1 | 11.2 | | 12. 1 | 12.2 |
|
|
| M |
| — | — |
|
|
|
|
|
|
|
|
|
|
|
27 | 无机化学 A | M |
|
|
|
|
|
|
|
|
|
|
|
M |
| — | — |
28 | 无机化学实验 A |
| M |
|
|
|
|
|
|
|
|
|
|
M |
| | |
29 | 分析化学 A | M |
|
|
|
|
|
|
|
|
|
|
|
M |
| — | — |
30 | 分析化学实验 A |
| M |
|
|
|
|
|
|
|
|
|
|
M | M | — | — |
31 | 有机化学 A | H |
|
|
|
|
|
|
|
|
|
|
|
H | M | | |
32 | 有机化学实验 A |
| M |
|
|
|
|
|
|
|
|
|
|
M | M | — | — |
33 |
物理化学 A | H |
|
|
|
|
|
|
|
|
|
|
|
H | H | — | — |
34 |
物理化学实验 A |
| M |
|
|
|
|
|
|
|
|
|
|
M | M | | |
| 35 | 化工原理 B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 程 性 质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1 工程 知识 | 2 问题 分析 | 3 设计/开 发解决方案 | 4 研究 | 5 使用现 代工具 | 6 工程 与社会 |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 8 职业 规范 | 9 个人 与团队 | 10 沟通 | 11 项目 管理 | 12 终身 学习 |
1. 1 | 1.2 | | | 2. 1 | 2.2 | | | 3. 1 | 3.2 | 3.3 | | 4. 1 | 4.2 | | | 5. 1 | 5.2 | | 6. 1 | 6.2 | | 7. 1 | 7.2 | 8. 1 | 8.2 | | 9. 1 | 9.2 | | 10. 1 | 10.2 | | 11. 1 | 11.2 | | 12. 1 | 12.2 |
|
|
|
| M | — | — |
|
|
|
|
|
|
|
|
|
|
|
36 | 化工原理实验 B |
| M |
|
|
|
|
|
|
|
|
|
|
| M | — | — |
专 业 必 修 |
37 |
轻化工程导论 |
L |
|
|
|
| M | M |
|
|
|
|
|
M | M | — | M |
|
38 | 纤 维 化学及物理 |
| M |
| H |
|
|
|
|
|
|
|
|
M |
| — | — | M | H | — | — |
39 | 染料化学 | H |
|
|
|
|
|
|
|
|
|
|
|
M | H | — | — |
40 | 染整工艺学 实验(I) |
| H |
| H |
|
|
|
|
|
|
|
|
H | H | | | M | H | | |
41 | 染整工艺学 (无色部分) | M |
| H |
|
|
|
|
|
|
|
|
|
M | M | — | — | H | H | M | — |
42 | 染整工艺学 实验(II) |
| H |
| H |
|
|
|
|
|
|
|
|
H | H | | | M | H | | |
43 | 染整工艺学 (有色部分 I) | M |
| H |
|
|
|
|
|
|
|
|
|
M | M | | | H | H | M | |
| 44 | 染整工艺学 | M |
|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 程 性 质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1 工程 知识 | 2 问题 分析 | 3 设计/开 发解决方案 | 4 研究 | 5 使用现 代工具 | 6 工程 与社会 | 7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 8 职业 规范 | 9 个人 与团队 | 10 沟通 | 11 项目 管理 | 12 终身 学习 |
1. 1 | 1.2 | | | 2. 1 | 2.2 | | | 3. 1 | 3.2 | 3.3 | | 4. 1 | 4.2 | | | 5. 1 | 5.2 | | 6. 1 | 6.2 | | 7. 1 | 7.2 | 8. 1 | 8.2 | | 9. 1 | 9.2 | | 10. 1 | 10.2 | | 11. 1 | 11.2 | | 12. 1 | 12.2 |
|
| (有色部分 II) | M | M | — | — |
| H | H | M | — |
|
|
|
|
|
|
|
|
|
45 | 助剂化学 | M |
| H |
|
|
|
|
|
|
|
|
|
M | M | — | — | M | M | H | — |
46 | 染整工艺设备 | H |
| M |
|
|
|
|
|
|
|
|
|
| H | | | M | M |
| |
专 业 选 修 |
47 | 高分子 化学与物理 A | M |
|
| H |
|
|
|
|
|
|
|
|
M | M | — | — | M | H | — | — |
48 | 测色与 计算机配色 |
|
|
|
| H |
|
|
|
|
|
|
|
H | M | — |
49 | 专业前沿讲座 B |
|
|
| H |
|
| M |
|
|
|
|
|
M | H | | | M | M |
50 | 专业英语 A |
|
|
|
|
|
|
|
|
| H |
|
L |
H | H | — |
51 |
印染厂设计 | M |
| H |
|
| M |
|
|
|
|
|
|
| M | — | — | H | H | M | — | M | M | — |
创 新 创 业 |
52 | 大学生职业 生涯规划Ⅰ |
|
|
|
|
|
|
| H |
L |
|
|
L |
H | M | — |
53 | 大学生职业 |
|
|
|
|
|
|
| H | L |
|
|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H
57 工程训练 A
H M —
H
H M

59 企业实践 C

(H:表示强支撑;M:表示中支撑;L:表示弱支撑)
三、主干学科及课程设置
1. 主干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2. 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染料化学、纤维化学及物理、染整工艺学、染 整工艺学实验、染整工艺设备、助剂化学
3.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社会实践、专业课程实验、工程训练、生产实习、专 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 年、3-8 年弹性学制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
总学分数达到 189 分(各平台学分满足最低要求)且第二课堂成绩单合格,可准予 毕业。
六、学分分配
学分分配表 |
课程类别 | 学 分 |
学分比例 |
理 论 | 实 践 |
通识课程平台 | 必 修 | 36 | 8 | 23.3% |
选 修 | 8 | 0 | 4.2% |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 必 修 | 52.5 | 14.5 | 35.4% |
专业课程平台 | 必 修 | 18 | 5 | 12.2% |
选修(含方向课/ 选修课学分) | 12 | 0 | 6.3% |
创新创业平台 | 必 修 | 2 | 0 | 1. 1% |
选 修 | 2 | 0 | 1. 1% |
实践教学平台 | 必 修 | 0 | 31 | 16.4% |
选 修 | 0 | 0 | 0% |
| 130.5 | 58.5 |
|
最低毕业学分 | 189 学分 |
|
|
|
|
|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一:通识课程平台
通识必修课程(通修课)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考核 方式 | 学 分 | 总 学 时 | 学时类型 | 各学期学时分配 |
备 注 |
理论 | 实践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1731200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Cultivation of Morals and Fundamentals ofLaw | 考试 |
2.5 |
0 |
40 |
40 |
|
|
|
|
40 |
|
|
|
|
|
|
|
17310008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 考查 | 2 | 0 | 32 | 32 |
|
| 0 | 32 |
|
|
|
|
|
|
|
|
173120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Essentials of China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 考试 |
2.5 |
0 |
40 |
40 |
|
|
|
|
|
|
40 |
|
|
|
|
|
1731200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arxist Fundamentals | 考试 | 3 | 0 | 48 | 48 |
|
|
|
|
| 48 |
|
|
|
|
|
|
17312004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China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
考试 |
4 |
0 |
64 |
64 |
|
|
|
|
|
|
|
|
64 |
|
|
|
17312005 | 思想政治实践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 考试 | 0 | 2 | 32 |
|
|
| 32 |
|
|
|
|
| 32 |
|
|
|
17200100 | 形势与政策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cy | 考查 | 2 | 0 | 64 | 64 |
|
|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1-8学期 分散教学 |
10312001 | 大学英语AⅠ ║College English AⅠ | 考试 | 3.5 | 0 | 56 | 56 |
|
|
| 56 |
|
|
|
|
|
|
|
|
10312002 | 大学英语AⅡ ║College English AⅡ | 考试 | 4 | 0 | 64 | 64 |
|
|
|
| 64 |
|
|
|
|
|
|
|
10312003 | 大学英语AⅢ ║College English AⅢ | 考试 | 4 | 0 | 64 | 64 |
|
|
|
|
| 64 |
|
|
|
|
|
|
10312004 | 大学英语AⅣ ║College English AⅣ | 考试 | 3.5 | 0 | 56 | 56 |
|
|
|
|
|
| 56 |
|
|
|
|
|
04310012 | 计算机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Technology | 考试 |
0 |
1 |
32 |
|
|
32 |
|
32 |
|
|
|
|
|
|
|
|
12310001 | 体育Ⅰ ║Physical Education Ⅰ | 考试 | 0 | 1 | 30 |
|
|
| 30 | 30 |
|
|
|
|
|
|
|
|
12310002 | 体育Ⅱ ║Physical Education Ⅱ | 考试 | 0 | 1 | 32 |
|
|
| 32 |
| 32 |
|
|
|
|
|
|
|
12310003 | 体育Ⅲ ║Physical Education Ⅲ | 考试 | 0 | 1 | 32 |
|
|
| 32 |
|
| 32 |
|
|
|
|
|
|
12310004 | 体育Ⅳ ║Physical Education Ⅳ | 考试 | 0 | 1 | 32 |
|
|
| 32 |
|
|
| 32 |
|
|
|
|
|
98310002 | 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 | 考查 | 0 | 1 | 2W |
|
|
| 2W | 2W |
|
|
|
|
|
|
|
|
98310003 |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 考查 | 1 | 0 | 36 |
|
|
| 36 | 36 |
|
|
|
|
|
|
|
|
05310001 | 工程概论Ⅰ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Ⅰ | 考查 | 1 | 0 | 16 |
|
|
|
|
|
| 16 |
|
|
|
|
|
|
16310001 | 工程概论Ⅱ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Ⅱ | 考试 | 1 | 0 | 16 |
|
|
|
|
|
|
| 16 |
|
|
|
|
|
07310001 | 工程概论Ⅲ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Ⅲ | 考试 | 1 | 0 | 16 |
|
|
|
|
|
|
|
| 16 |
|
|
|
|
05310002 | 工程概论Ⅳ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Ⅳ | 考查 | 1 | 0 | 16 |
|
|
|
|
|
|
|
|
| 16 |
|
|
|
小 计 | 36 | 8 | 818+2 W |
|
|
|
|
|
|
|
|
|
|
|
|
|
学分要求:44 学分、必修44学分 |
通识选修课程(通选课)
表二:学科基础课程
程 别 课 类 |
程 号 课 编 |
课程名称 | 考核 方式 | 学 分 | 总 学 时 | 学时类型 | 各学期学时分配 | 核心 课程 |
备 注 |
理论 | 实践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学科基础课 |
04332010 | 高等数学 A(Ⅰ) ║Advanced Mathematics A(Ⅰ) | 考试 | 5 | 0 | 80 | 80 |
|
|
| 80 |
|
|
|
|
|
|
|
|
|
04332011 | 高等数学 A(Ⅱ) ║Advanced Mathematics A(Ⅱ) | 考试 | 6 | 0 | 96 | 96 |
|
|
|
| 96 |
|
|
|
|
|
|
|
|
04330026 |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 考试 | 2.5 | 0 | 40 | 40 |
|
|
|
|
| 40 |
|
|
|
|
|
|
|
04330023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考试 |
3 |
0 |
48 |
48 |
|
|
|
|
|
48 |
|
|
|
|
|
|
|
03330001 | 大学物理 A(Ⅰ) ║College Physics A(Ⅰ) | 考试 | 3.5 | 0 | 56 | 56 |
|
|
|
| 56 |
|
|
|
|
|
|
|
|
03330002 | 大学物理 A(Ⅱ) ║College Physics A(Ⅱ) | 考试 | 3.5 | 0 | 56 | 56 |
|
|
|
|
| 56 |
|
|
|
|
|
|
|
03332005 | 大学物理实验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 考试 | 0 | 2.5 | 60 |
| 60 |
|
|
| 60 |
|
|
|
|
|
|
|
|
02330004 | 工程图学C ║Engineering Graphics(C) | 考试 | 3 | 0 | 48 | 48 |
|
|
|
| 48 |
|
|
|
|
|
|
|
|
04330019 | Office 高级应用 ║Advanced Application of Office | 考查 |
1 |
1 |
32 |
16 |
|
16 |
|
|
|
32 |
|
|
|
|
|
|
|
| 03330006 | 电工技术A ║Electrical Technology(A) | 考试 | 2.5 | 0.5 | 48 | 40 | 8 |
|
|
| 48 |
|
|
|
|
|
|
|
|
05332001 | 无机化学(A) ║Inorganic Chemistry(A) | 考试 | 4.5 | 0 | 72 | 72 |
|
|
| 72 |
|
|
|
|
|
|
|
|
|
05332002 | 无机化学实验(A)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A) | 考试 |
0 |
2 |
48 |
|
48 |
|
|
48 |
|
|
|
|
|
|
|
|
|
05332022 | 分析化学(A) ║Analytical Chemistry(A) | 考试 | 3.5 | 0 | 56 | 56 |
|
|
|
| 56 |
|
|
|
|
|
|
|
|
05332025 | 分析化学实验(A) ║Experimen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A) | 考查 |
0 |
2 |
48 |
|
48 |
|
|
|
48 |
|
|
|
|
|
|
|
|
05330097 | 有机化学A ║Organic Chemistry(A) | 考试 | 5 | 0 | 80 | 80 |
|
|
|
| 80 |
|
|
|
|
|
| ▲ |
|
05332100 | 有机化学实验(A)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A) | 考查 |
0 |
2.5 |
60 |
|
60 |
|
|
|
60 |
|
|
|
|
|
|
|
|
05330083 | 物理化学(A) ║Physical Chemistry(A) | 考试 | 5 | 0 | 80 | 80 |
|
|
|
|
| 80 |
|
|
|
|
| ▲ |
|
05332086 | 物理化学实验(A)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A) | 考试 |
0 |
2.5 |
60 |
|
60 |
|
|
|
|
60 |
|
|
|
|
|
|
|
05330045 | 化工原理B ║Principles of Chemical Industry(B) | 考试 |
4.5 |
0 |
72 |
72 |
|
|
|
|
|
|
72 |
|
|
|
|
|
|
05332049 | 化工原理实验(B) ║Experiments of Principles of Chemical Industry(B) | 考查 |
0 |
1.5 |
36 |
0 |
36 |
|
|
|
|
|
36 |
|
|
|
|
|
|
小 计 |
| 52.5 | 14.5 | 1176 |
|
|
|
|
|
|
|
|
|
|
|
|
|
|
学分要求:67 学分;必修 67 学分 |
表三:专业课程平台
程 别 课 类 | 程 号 课 编 |
课程名称 |
考核 方式 | 学 分 | 总 学 时 | 学时类型 | 各学期学时分配 |
核心 课程 |
备 注 |
理 论 | 实 践 | 讲 课 | 实 验 | 上机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业必修 | 05330148 | 轻化工程导论 ║ Introduction to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 考查 |
1 |
0 |
16 |
16 |
|
|
|
16 |
|
|
|
|
|
|
|
|
|
05330089 | 纤维化学及物理 ║ Fiber Chemistry and Physics | 考试 |
3 |
0 |
48 |
48 |
|
|
|
|
|
|
48 |
|
|
|
|
▲ |
|
05330067 | 染料化学 ║Dye Chemistry | 考试 | 2 | 0 | 32 | 32 |
|
|
|
|
|
| 32 |
|
|
|
| ▲ | 双语 |
05332072 | 染整工艺学实验Ⅰ ║Experiment of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y Ⅰ | 考查 |
0 |
2.5 |
60 |
|
60 |
|
|
|
|
|
|
60 |
|
|
|
▲ |
|
05330070 | 染整工艺学(无色部分)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y(Colorless Part) | 考试 |
3 |
0 |
48 |
48 |
|
|
|
|
|
|
|
48 |
|
|
|
▲ |
|
05332073 | 染整工艺学实验Ⅱ ║Experiment of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y Ⅱ | 考查 |
0 |
2.5 |
60 |
|
60 |
|
|
|
|
|
|
|
60 |
|
|
▲ |
|
05330071 | 染整工艺学( 有色部分Ⅰ)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y(Colored Part Ⅰ) | 考试 |
3 |
0 |
48 |
48 |
|
|
|
|
|
|
|
48 |
|
|
|
▲ |
|
05330114 | 染整工艺学( 有色部分Ⅱ)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y(Colored Part Ⅱ) | 考试 |
2 |
0 |
32 |
32 |
|
|
|
|
|
|
|
|
32 |
|
|
▲ |
|
05330105 | 助剂化学 ║Auxiliaries Chemistry | 考试 | 2 | 0 | 32 | 32 |
|
|
|
|
|
|
| 32 |
|
|
| ▲ |
|
05330069 | 染整工艺设备 ║Dyeing and Finishing Machinery | 考查 |
2 |
0 |
32 |
32 |
|
|
|
|
|
|
|
|
|
32 |
|
▲ |
|
| 小 计 | 18 | 5 | 408 |
|
|
|
|
|
|
|
|
|
|
|
|
|
|
专 业 选 修 | 05330029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A ║ Polymer Chemistry and Physics | 考查 | 3 | 0 | 48 | 48 |
|
|
|
|
| 48 |
|
|
|
|
|
| 双语 |
07330065 | 企业管理 ║Business management | 考查 | 2 | 0 | 32 | 32 |
|
|
|
|
|
| 32 |
|
|
|
|
|
|
05330108 | 专业英语A ║ Professional English(A) | 考查 | 2 | 0 | 32 | 32 |
|
|
|
|
|
|
|
| 32 |
|
|
|
|
05330017 |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 ║Computer color measurement and matching | 考查 |
2 |
0 |
32 |
32 |
|
|
|
|
|
|
|
|
32 |
|
|
|
|
05330122 | 纤维制品性能及成型技术 ║Properties and molding technologies of fiber products |
考查 |
3 |
0 |
48 |
48 |
|
|
|
|
|
|
|
|
48 |
|
|
|
|
05330074 | 染整新技术 ║Innovative Technology of Dyeing and Finishing | 考查 |
3 |
0 |
48 |
48 |
|
|
|
|
|
|
|
|
|
48 |
|
|
|
05330094 | 印染厂设计 ║Design of Dyeing and Printing Plant | 考查 |
2 |
0 |
32 |
32 |
|
|
|
|
|
|
|
|
|
32 |
|
|
|
05330107 | 专业前沿讲座(B) ║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B) | 考查 |
2 |
0 |
32 |
32 |
|
|
|
|
|
|
|
|
|
32 |
|
|
|
05330123 | 标准与检测 ║Standard and Testing | 考查 | 2 | 0 | 32 | 32 |
|
|
|
|
|
|
|
|
| 32 |
|
|
|
05330124 | 数字化染整 ║ Digital Dyeing and Finishing | 考查 |
1 |
0 |
16 |
16 |
|
|
|
|
|
|
|
|
|
16 |
|
|
|
05330053 | 化学信息学 ║Chemical Informatics | 考查 | 2 | 0 | 32 | 16 |
| 16 |
|
|
|
|
|
| 32 |
|
|
|
|
|
05330157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实验A ║Modern technology of test and analysis(A) | 考查 |
2 |
1 |
48 |
32 |
16 |
|
|
|
|
|
|
48 |
|
|
|
|
|
小 计 | 26 | 1 | 792 |
|
|
|
|
|
|
|
|
|
|
|
|
|
|
学分要求:35学分;其中:必修23学分、选修12学分 |
表四:创新创业课程平台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考核 方式 | 学 分 | 总 学 时 | 学时类型 | 各学期学时分配 |
备 注 |
理论 | 实践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必 修 | 97310003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Ⅰ " Career DesignⅠ | 考查 | 0.5 |
| 8 | 8 |
|
|
|
| 8 |
|
|
|
|
|
|
|
97310004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Ⅱ " Career DesignⅡ | 考查 | 0.5 |
| 8 | 8 |
|
|
|
|
|
| 8 |
|
|
|
|
|
97310001 | 就业指导 " Employment Guidance | 考查 | 0.5 |
| 8 | 8 |
|
|
|
|
|
|
| 8 |
|
|
|
|
97310005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考查 |
0.5 |
|
8 |
8 |
|
|
|
|
|
|
|
|
8 |
|
|
|
小 计 | 2 |
| 32 |
|
|
|
|
|
|
|
|
|
|
|
|
|
选 修 |
| 创新创业课程组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 考查 |
|
|
|
|
|
|
|
|
|
|
|
|
|
|
| 课程组由学 校统一认定 |
小 计 | 2 |
|
|
|
|
|
|
|
|
|
|
|
|
|
|
|
学分要求:4学分;其中:必修2 学分、选修2学分 (平台要求≥4) |
表五:实践教学平台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必 选 修 |
学分 |
周数 | 学时类型 | 各学期学时分配 |
核心 课程 |
地 点 |
实验 | 实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实 践 教 学 |
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 05340001 | 暑期社会实践Ⅰ ║Social PracticeⅠ | 必修 | 1 | 2W |
|
|
| 2W |
|
|
|
|
|
|
| 暑假 校外 |
05340002 | 暑期社会实践Ⅱ ║Social PracticeⅡ | 必修 | 1 | 2W |
|
|
|
|
| 2W |
|
|
|
|
| 暑假 校外 |
课程设计 Project Design | 02340060 | 工程图学大作业 ║Drafting Projects | 必修 | 1 | 1W |
|
|
| 1W |
|
|
|
|
|
|
|
|
05340040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B) ║Course Desig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B) | 必修 |
1 |
1W |
|
|
|
|
|
1W |
|
|
|
|
|
|
05340049 | 专业课程设计 ║ | 必修 | 2 | 2W |
|
|
|
|
|
|
|
| 2W |
|
|
|
实习实训 Practice and Training | 02340062 | 工程训练(A) ║Engineering Training(A) | 必修 | 3 | 3W |
|
|
|
|
| 3W |
|
|
|
|
| 工程实 训中心 |
05340046 | 生产实习(A) ║Production Practice(A) | 必修 | 2 | 2W |
| 2W |
|
|
|
|
| 2W |
|
|
|
|
企业实践 Business Practice |
05340054 | 企业实践(C) ║Business Practice(C) | 必修 |
5 |
5W |
|
5W |
|
|
|
|
|
|
5W |
|
|
|
毕业论文 (设计) Graduation Project |
05340036 | 毕业设计 ║Graduation Project |
必修 |
15 |
15W |
|
|
|
|
|
|
|
|
|
15W |
|
|
小 计 | 31 | 33W |
|
|
|
|
|
|
|
|
|
|
|
|
学分要求:31学分;其中:必修31学分、选修0学分 |
|
|
|
|
|
|
|
|
|
|
|
|
|
|
|
|
|
|
|
轻化工程专业教学周历
教 学
|
学 环 期 | 周 次 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1 学期 20 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2 学期 20 周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学期 20 周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学期 20 周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学期 20 周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学期 20 周 |
← | -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学期 20 周 |
←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学期 20 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 |
理论 教学 |
课程设 计作业 |
考试 |
工程 实训 |
生产 实习 |
毕业设 计论文 | 教学实 习或专 业实习 | 军 训 | 机 动 |
英语口 语强化 |
社会 实践 |
入学 教育 | 毕 业 鉴 定 |
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108 | 4 | 10 | 3 | 2 | 15 | 5 | 4 | 2 | 4 | 0 | 1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