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活动报道

〖光明日报〗办有特色的“教学服务型大学”

来源: 作者: 发稿时间:2018-04-28 浏览次数:

这里有一座座沉甸甸的奖杯:中国丝绸日·第二届金富春杯中华嫁衣创意大赛金奖、乔丹杯第七届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金奖。
   
这里有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据:连续12年在全国服装设计新人奖比赛中排名第一,连续13年稳居中国高等院校时装设计专业排名榜首。
   
这里有一项项伟大的发明:高效短流程复合纺纱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这里是纺织人才的摇篮——武汉纺织大学。是什么让这里人才济济?学校党委书记尚钢说,武汉纺织大学瞄准产业所需,探索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走出了一条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的特色之路。

学科调整:彰显大纺织特色

纺织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但如今的纺织行业早已超出民生行业领域,将触角延伸到航空航天、医疗卫生、水利交通等多个领域。
   “
现在和未来的纺织工业绝对不是人们传统概念中的纺纱织布。尚钢说,它已形成一个上下游紧密相连,综合性强的产业链,涉及到材料、物理、艺术、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
   “
以专业嵌入产业链为目标,重新调整学科布局,建设产业链升级所需的新专业,改造旧专业,淘汰落后专业。一个决定改变一所学校。2011年,学校按照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理念调整学科布局,重组了院部、学科和专业,形成以纺织为龙头、理工专业为主体,人文艺术、经济管理为两翼,相关学科共同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通过将产业链关联知识嵌入课程体系中,学校建设了反映产业共性技术的课程群,如纺织概论、服装设计艺术等;建设了展示产业前沿技术、强调学科交叉的专题课程群,如纺织信息检测与创新、服装电子商务等。所学的知识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一一对应,很有针对性,学生们赞叹不已,现在听课重点明确了,思路清晰了,学的东西都能用得上,越学越有自信了。
   “
学科布局的调整彰显了纺织特色,融入了交叉纺织的理念,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武汉纺织大学校长韦一良说,学科布局的调整瞄准行业发展的需求,使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构建了外有行业产业链,内有学校优势学科链的专业群。

产学合作:培育纺织精英

在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袁威是不少人羡慕的对象和努力的榜样。今年毕业的袁威以纺织全美第一的成绩先后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7所高校的纺织专业录取。
   
袁威的成功是学校探索产学合作模式,全方位构建适应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成果。
   “
企业现在招聘人才的条件不一样啦!学校副校长黄运平感慨道,在现代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科研、设计、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此,学校以塑造知识、能力、品格三位一体的人才为目标,打造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纺大人才特色。
   
此外,学校还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培育创业团队,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和创业可能。学校先后有60余个团队与个人创业成功。

科技创新:引领纺织工业新时代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纺织命名、纺织服装特色鲜明的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承担着为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的重任。
   “
教学服务型大学一直是学校的办学定位。尚钢说,几年来,武汉纺织大学不仅在教学、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在科研领域也是潜心研究。
   “
原来66支羊毛只能做60支纱线,而这项技术能在生产中实现棉纱500英支,毛纱500公支的超高支纺纱,开辟了纺纱的新时代。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看着自己主持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复合纺纱技术自豪地说。该技术破解了世界纺纱技术的难题,使我国纺纱技术站在国际最前沿,被盛赞为对传统纺纱技术一次革命性突破,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武汉纺织大学开发的花式纱线产品、环境友好阻燃、免烫及卫生整理纺织品、防水透湿织物、防血吸虫病感染防护服、避蚊纺织品等多种功能性高附加值纺织产品,为培育和扩大内需、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徐雁冰评价,武汉纺织大学结合自身的行业和地方背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对湖北高教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联系我们

  • 地  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 办公电话:027-59367695
  • 邮  编:43020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