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纺织高等教育联盟计划成立的消息吸引了纺织教育界乃至全行业的关注。这是2017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期间由武汉纺织大学发起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一提议也是武汉纺大加大国际间纺织高校交流合作的具体体现。
据悉,在由武汉纺大主办的国际纺织高等教育论坛上,校长彭育园发出了此项倡议,得到国内外纺织相关高等教育机构和院校的热烈响应,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肯尼亚、柬埔寨、印度等国家的7所高校和国内的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纺织相关高校的校长,就组建国际纺织高等教育联盟进行探讨交流。国际纺织高等教育联盟将共同建设高层次平台,整合利用纺织高校的教育科研资源,实现人员互访、科技合作、资源共享,开展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合作,培养国际化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师资队伍,收获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同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纺织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合作组织科研团队以高效解决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难题。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
武汉纺大的国际化理念主要分为“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请进来”主要体现为在校师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外相关院校互相交流。而现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更侧重于“走出去”,以为欠发达国家培养纺织行业人才开始,不断传播中国纺织文化。中国服饰文化中有很多与南亚、东南亚相国家相通的元素。从2000年以来,武汉纺大一直在为联合国贸发组织中欠发达国家培育人才,武汉纺大举办了很多期纺织品贸易以及技术方面的培训班,既为别国输送了优质的人才,也将中国纺织文化传播到了世界。“中国正处于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阶段,加大国际间的交流是一条提升纺织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彭育园说道。
据了解,2013年,武汉纺织大学加入“欧洲纺织大学联盟”,成为该组织的第一个中国成员。近年来,又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建立紧密联系,并与14所具有纺织优势专业的高校达成“高层次人才培养协议”,已培养300多名硕士留学生,并利用中欧国际培训中心,培训1500多名发展中国家官员、外资企业高管。现在有许多外来留学生,到武汉纺大学习纺织服装技术、纺织服装贸易、纺织服装管理,且趋势处于逐年增长的状态,这是中国纺织技术“走出去”的良好开端。彭育园谈到:“我们经常与俄罗斯的纺织机械和基础科学领域的顶尖人才交流合作,切磋纺织技术、搭建国家化交流的平台。”武汉纺大是国内唯一一所以“纺织”命名的高校,学校开展了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团队项目,并且与其他高校共建实验室,共同推进项目合作,体现了武汉纺大的国际化水平。
善用优势巧打“组合牌”
早在“十二五”期间,武汉纺大就形成了国际化办学理念,其中蕴含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两个关键词:“国际化”和“质量”,高等教育既要扎根中国大地也要迈入国际、搭建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正是由于武汉纺大提早顺应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律,才使其在发展道路中先人一步。
“我们在纺织服装领域中长期积累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专业团队,这是纺织院校国际化发展最重要的有利条件。”彭育园表示。学校的优势还在于长期聚焦纺织行业,教学特色明显。除此之外,学校总是能够抓住政策的利好,将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有机结合。据介绍,武汉纺大利用国家中西部基层高校建设的机会,搭建了不少国际合作的平台,特别是在选取研究方向、建立专业标准、汇聚学术团队等方面,与国际学者建立了共同的专业和学术标准。“此前我们的国际交流大多都在附近国家,现在远赴非洲的肯尼亚等国家,非洲学者对中国纺织技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这得益于中国纺织大国地位的提升,因此教育地位也随之提升了。”彭校长谈到。
当前,新技术在纺织行业具有广泛的空间,武汉纺大也将顺应发展潮流进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