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10点,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院“织就未来”实践团奔赴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踏上了一段重温峥嵘岁月,探寻红安精神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长胜老街映往昔
走进长胜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古色古香的老街风情画。这条街道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长约700米,宽约7米。街道两旁是一座座古朴的徽派建筑,青砖黑瓦、木格窗户,还有以龙蛇鸟兽造型装饰的马头墙和花岗石条铺就的地板,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长胜街在大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至今,长胜街仍保存着多处革命遗址。例如七里坪工会、鄂豫皖中西药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列宁市苏维埃合作饭堂等。在长胜街,一首民谣至今仍被人们传唱:“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它道出了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黄麻起义,也展现了当年七里坪人民前仆后继、众志成城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一直代代相传。如今,长胜街已成为红安县的“红色第一街”,每年吸引着数万人前来追寻红色记忆。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是一座座丰碑,向人们述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
苏区饭堂存温情
走进列宁市苏维埃饭堂,我们见证了革命岁月里的一段特殊历程。1931年至1933年间,为接待南来北往的同志,列宁市苏维埃政府在此开设了苏维埃合作饭堂。在当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这里成为了一个温暖的驿站。尽管饭堂提供的只是粗茶淡饭,但共产主义的理想光辉却在此熠熠生辉。它不仅解决了过往同志的温饱问题,更体现了苏区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饭堂的设立对于活跃当时的城乡经济、保障军民生产和生活物资供应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是“列宁市”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缩影,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同时,也让后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那段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岁月,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前行。
红四军部忆峥嵘
走进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在进门的墙面上印着的红军纪律,深深吸引了团队成员李一杰同学,“一、不拿穷人一针一线;二、不拿穷人粮食;三、对穷人态度要和蔼……”简单明了的文字,却让我们感受到是一股力量,一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感受到一种信念,一种为了正义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信念;感受到一束光芒,照亮了革命的道路,引领着红军走向胜利的曙光。红安,作为著名的“将军县”,在革命战争年代书写了无数英勇篇章。无数红安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无畏,铸就了伟大的红安精神。红安精神是执着坚韧的革命精神,无论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还是恶劣的斗争环境,红安人民始终坚定信念,毫不退缩。红安精神是朴诚勇毅的创新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安人民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地开创革命新局面。红安精神是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军民携手并肩,共同抵御外敌,保卫家园。红安精神更是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众多红安英烈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义无反顾地献出宝贵生命。
通过此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院“织就未来”实践团的成员们不仅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洗礼,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纷纷表示,将把“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带回校园,激励更多的同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