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4年就业质量报告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
第一篇 学院概况
一、学院简介
二、学院规模
三、学院师资
第二篇 毕业生供需状况
一、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1、学院毕业生人数构成
2、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
二、毕业生供需状况
开展纺织宣讲会
第三篇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一、总就业率构成
1、就业率总体状况
2、各专业就业率情况统计
二、就业流向分析
1、毕业生就业行业的流向
2、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经济性质流向
3、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
三、就业质量分析
签约率情况分析
第四篇 学院就业工作主要特色
1、领导重视,各部门协作,实施全院全员参与
2、校企联谊,拓宽就业途径,促进产学研结合
3、加强指导,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全面服务
4、激发创业意识,树立成功典型,鼓励就业创业联动
5、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增强人文关怀
第五篇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反馈与建议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馈意见
1、调查结果统计
2、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篇 学院概况
一、学院简介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武汉纺织大学最早开始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院之一。纺织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2015年入选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现代纺织技术学科群”立项建设,2024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第六位,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2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全球第三。2024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拥有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纺织产业链共性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近几年,承担了航空航天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国际羊毛局合作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项目及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近百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其他省部级及行业奖励60余项,形成了紧密服务国家战略和纺织产业的创新特色,为人才培养发挥了极大的引领作用。
二、学院规模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84人,研究生257人。学院拥有的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和轻化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其中纺织工程专业两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金课”“湖北名师工作室”等教学资源。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教学成果奖20余项,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个,在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院拥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金课”、“湖北名师工作室”等教学资源。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个,在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拥有“纺织材料及加工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能力,为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学院师资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汇聚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湖北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行政工作人员1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4人,讲师29人;在导师方面,我院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9人,高级实验师4人。国家“青年千人”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楚天学子”7人。专任教师中,100%具有博士学位,7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在国内外和行业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学院现有17个科研团队,科研成员中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优势互补,将最新研究成果、学术思想和科研经验转化为科研资源和教学能力,在学术研究、科技立项、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等方面形成创新探索、团结协作的学术群体。
各团队研究方向涉及功能纺织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基纺织生态染整、清洁染整生产技术及智能纺织品、高性能纤维织造、功能纺织品、高端功能运动面料、纤维及其集合体先进加工技术、生物医用纺织复合材料、功能性非织造材料、纳米纤维规模化制备技术与应用、先进材料与功能纺织品、智能纺纱技术和天然纤维资源利用、微/纳米材料表面化学设计与调控、核技术在纺织新材料领域的应用等。
第二篇 毕业生供需状况
一、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1、学院毕业生人数构成
我院2024届毕业生共有3个专业359人。纺织工程专业202人、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61人,轻化工程96人。截止到2024年12月1日我院2020年毕业生签订协议并落实就业单位的345人,签约率为96.01%。
表1-1 本科毕业生人数
专业 | 人数 | 男 | 女 |
纺织工程专业 | 202 | 118 | 85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 | 61 | 32 | 29 |
轻化工程 | 96 | 54 | 42 |
总计 | 359 | 204 | 155 |
2、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来自全国17个省以及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湖北省的学生人数为219人,占总人数的61.00%。
表1-2 毕业生分地区人数统计
本科生生源分布 |
生源地 | 人数 | 百分比 |
湖北省 | 3637 | 72.74% |
江苏省 | 171 | 3.42% |
浙江省 | 159 | 3.18% |
安徽省 | 137 | 2.74% |
河南省 | 133 | 2.66% |
甘肃省 | 113 | 2.26% |
山西省 | 97 | 1.94% |
湖南省 | 79 | 1.58% |
广东省 | 70 | 1.40% |
贵州省 | 53 | 1.06% |
山东省 | 52 | 1.04% |
江西省 | 44 | 0.88% |
河北省 | 40 | 0.80% |
福建省 | 36 | 0.72% |
海南省 | 36 | 0.72% |
广西 | 32 | 0.64% |
云南省 | 18 | 0.36% |
陕西省 | 17 | 0.34% |
重庆市 | 15 | 0.30% |
四川省 | 14 | 0.28% |
吉林省 | 10 | 0.20% |
辽宁省 | 10 | 0.20% |
黑龙江 | 9 | 0.18% |
内蒙古 | 6 | 0.12% |
新疆 | 5 | 0.10% |
上海市 | 4 | 0.08% |
北京市 | 2 | 0.04% |
青海省 | 1 | 0.02% |
二、毕业生供需状况
学院积极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主动出击,充分挖掘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开展纺织宣讲会26场;同时,学院邀请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等来校举办纺织专场招聘会1场;还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武汉纺织大学就业在线”微信平台、QQ群等多媒体工具向毕业生发布企业招聘2000余条,累计为我院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约900个。
开展纺织宣讲会
表2-1 纺织宣讲会情况一览表
招聘会时间 | 招聘会名称 | 招聘会地点 |
3月7日 | 湖南云锦集团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3月9日 |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3月10日 | 清远华滤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3月19日 |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3月26日 | 广东荣昌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3月28日 | 广东荣昌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3月28日 | 湖南云锦集团 | 8H302会议室 |
3月28日 | 宁波中天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3月28日 | 厦门求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3月28日 | 马大生纺织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3月29日 | 吉丝特汽车安全部件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4月9日 | 张家港牧羊人服饰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4月25日 | 广州市宜兴纺织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5月24日 | 华峰华锦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9月21日 | 广州市宜兴纺织有限公司 | 8H302会议室 |
第三篇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一、总就业率构成
1、就业率总体状况
2024年本科毕业生359人,本科生就业率为96.10%,
表3-1 202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
2、各专业就业率情况统计
2024年本科毕业生3个专业中,就业率达到100%的专业有1个,三个专业就业率均高于95%。
表3-2 本科生各专业就业率情况统计
专业 |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纺织工程专业 | 202 | 192 | 95.04% |
非织造专业 | 61 | 61 | 100% |
轻化工程专业 | 96 | 92 | 95.83% |
二、就业流向分析
1、毕业生就业行业的流向
202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
表3-3 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统计表
单位行业 | 本科生毕业 | 占比 |
农、林、牧、渔业 | 2 | 0.56% |
采矿业 | 1 | 0.28% |
制造业 | 121 | 33.70%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 | 0.28% |
建筑业 | 2 | 0.56% |
批发和零售业 | 14 | 3.9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 | 0.28% |
住宿和餐饮业 | 3 | 0.8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8 | 2.23% |
金融业 | 3 | 0.84% |
房地产业 | 1 | 0.2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5 | 4.18%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 | 1.39%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 | 0.56% |
教育 | 3 | 0.8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6 | 1.67%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 | 0.56% |
军队 | 1 | 0.28% |
升学、出国 | 152 | 42.34% |
合计 | 343 | 96.1% |
2、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经济性质流向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为其他企业的145人,占本科毕业生签约总人数的40.39%;单位性质为国有企业的12人,占本科毕业生签约总人数的3.34%;升学、出国出镜人数为152,占本科毕业生签约总人数的42.57%。
表3-4 毕业生就业单位经济性质流向表
单位性质 | 本科 | 占比 |
机关 | 3 | 0.84% |
科研设计单位 | 0 | 0.00% |
高等教育单位 | 1 | 0.28% |
国有企业 | 12 | 3.34% |
其他企业 | 145 | 40.39% |
部队 | 1 | 0.28% |
待就业 | 13 | 3.62% |
自主创业 | 1 | 0.28% |
自由职业 | 14 | 3.90% |
升学 | 141 | 39.28% |
出国、出境 | 11 | 3.00% |
总计 | 343 | 96.1% |
3、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
我院2024届毕业生分布主要在湖北省,共有100人,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27.86%;广东省地区共接收我院毕业生人39人,占10.86%,江苏省地区共接收我院毕业生人58人,占16.16%,福建省地区共接收我院毕业生人14人,占3.9%,浙江省地区共接收我院毕业生人40人,占11.14%。
表3-5 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表
所在地区 | 本科生毕业 | 占比 |
北京市 | 2 | 0.56 |
天津市 | 4 | 1.1 |
河北省 | 1 | 0.27 |
山东省 | 4 | 1.1 |
吉林省 | 1 | 0.27 |
上海市 | 42 | 11.7 |
江苏省 | 58 | 16.16 |
浙江省 | 40 | 11.14 |
安徽省 | 1 | 0.27 |
福建省 | 14 | 3.9 |
江西省 | 1 | 0.27 |
山东省 | 4 | 1.1 |
河南省 | 1 | 0.27 |
湖北省 | 100 | 27.86 |
湖南省 | 6 | 1.67 |
广东省 | 39 | 10.86 |
四川省 | 1 | 0.27 |
陕西省 | 1 | 0.29 |
甘肃省 | 1 | 0.2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1 | 0.27 |
出国出境 | 11 | 2.2 |
三、就业质量分析
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特别是核心指标签约率,近三年来毕业生签约率保持平稳,2024届本科生签约率为96.01%,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图3-6 近三年本科生签约率统计图
第四篇 学院就业工作主要特色
1、领导重视,各部门协作,实施全院全员参与
学院成立了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协管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要求相关导师指导的同时协助指导学生就业,特别是很多与企业之间有横向合作的老师,主动向合作企业推荐学生,努力形成全院教职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参与就业、推动就业的院内就业工作“全员化”格局。每年九月起,学院就积极对企业需求开展调研,了解相关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学院就业工作计划,同时广泛联络各地校友及就业同行,巩固就业市场。积极邀请企业来学校参加秋招会和专场招聘会。来年四月,针对考研未录取同学的需求,联系相关企业举办春季招聘会,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争取让每个企业找到需要的人才。
2、校企联谊,拓宽就业途径,促进产学研结合
学院推行本科生实习制,鼓励二、三年级学生暑期可以到企业内实习,实地感受企业文化和专业需求。学院以各专业实习基地为依托,建立起一批实习、就业、创业综合基地。如广东溢达集团、深圳稳健医疗集团等,尤其是广东、浙江、苏州等地区纺织行业数百家企业为我院学生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建设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针对纺织工业园区布局调整的新形势,主动联系新企业,挖掘新需求。学院为提高研究生就业层次,先后在中国恒天集团、际华针织集团公司等建立了教育实践基地。在平时的工作中,学院积极联系邀请纺织企业进校宣讲,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和机会,多方面深层次增进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沟通。、
3、加强指导,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全面服务
针对学生身处校园,对社会缺乏相对了解等情况,学院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讲座,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学院邀请纺织行业资深专家、非织行业一线技术人员等国内知名研究型企业技术主管给学生做报告,讲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和要求,使学生对专业相关领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每年举办多期专题性的团体辅导和个性化职业咨询活动,定期开展各地就业创业政策咨询会。引导在校生积极考证,经过两年的努力,我院已有多名同学取得面料设计等相关专业证书,在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同时提升了实践能力。联系发布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学校的硕士招生简章,为部分有出国意向的同学提供雅思、托福考试信息,从多个层面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增强核心竞争力。
4、激发创业意识,树立成功典型,鼓励就业创业联动
作为创业教育示范学院,我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学院“金丝线”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中心,统筹学院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明确创业教育不是教学生如何去开店办工厂,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是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勇气和坚持。提出“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的概念,学生离开学校踏上社会之后为自己打造一份事业基础的过程就是“创业”。同时学院依据学生个人情况,结合性格测试结果,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指导创业。每学期,学院均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从就业创业政策、形势、择业创业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给予指导,增强了学生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学院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创业计划大赛,引导学生科技创业。通过开放大型仪器室,给有创新能力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平台,激发兴趣、浓郁氛围。我院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注重引导学生解决了微球材料难以复合纺纱的技术难题,并吸纳多位在校生和毕业生到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开展各种活动,模拟就业创业,举办模拟人才招聘、纺织科研竞赛、创新工场赞助计划、设立学院科技创新基金,对申报项目进行资助,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提前感受体验创业就业,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5、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增强人文关怀
学院及时更新完善学生资料管理系统,对困难生给予关注,并优先推荐优秀贫困毕业生就业。安排班主任、院领导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对“困难”毕业生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院突出“服务”两字,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效率,科学规范准确地为毕业生做好各项基础性服务工作。建立就业情况月报制度,及时掌握每名毕业生的就业动向。开展就业调查和研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创新提高依据。针对就业困难的同学开展心理辅导、及时更新招聘信息等;帮助他们学习、生活、就业全面发展,将就业援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院就业工作坚持从社会需求出发,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做好市场调研。注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加强创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同时,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构建理论与实践并举、课堂与课外统筹、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2024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克服种种困难,各项工作进行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
第五篇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反馈与建议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馈意见
为全面了解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在选用我校毕业生后的反馈意见,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及时发现我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不足,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提供具体参考意见,学院招就处对近年到校选拔毕业生的长期友好合作单位发放了《用人单位意见反馈表》,主要对用人单位在录用我校毕业生后,其工作中表现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今年,我们累计回收用人单位回访问卷200余份。问卷分析结果如下:
1、调查结果统计
通过对用人单位调查反馈表统计,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项能力评价结果如下表显示:
表5-1 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评价项目 | 满意 | 比较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思想品德素养 | 职业道德 | 103 | 90 | 7 | 0 |
敬业精神 | 105 | 75 | 20 | 0 |
工作态度 | 109 | 61 | 30 | 0 |
心理素质 | 118 | 38 | 28 | 0 |
团队合作 | 189 | 132 | 44 | 0 |
诚信意识 | 168 | 20 | 12 | 0 |
专业素养 | 理论知识水平 | 112 | 58 | 30 | 0 |
专业知识结构 | 136 | 40 | 24 | 0 |
基本技能掌握 | 144 | 36 | 20 | 0 |
综合能力 | 创新能力 | 100 | 58 | 42 | 0 |
学习能力 | 169 | 21 | 10 | 0 |
适应能力 | 95 | 47 | 52 | 6 |
沟通能力 | 110 | 52 | 29 | 9 |
组织协调能力 | 133 | 18 | 25 | 24 |
用人单位总体上对我校毕业生评价 | 141 | 36 | 20 | 3 |
2、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满意度:根据近三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总体上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好,感觉满意的约占调查总数的70.5%,感觉比较满意的约占调查总数的18.0%,感觉一般的约占调查总数的1.0%,感觉不满意的约占调查总数的0.15%,感到不满意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及诚信意识上有待提高。
从评价具体内容上看,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及专业基础知识、敬业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都较高,对我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及开拓精神评价较好,尤其是对我校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统计表中所列的项目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素质能力方面的评价由强到弱依次是: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理论知识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基本技能掌握、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学习能力、诚信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等。这对我们在指导学生就业应聘及准备材料和参加面试时更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